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ISSN:1002-5936
CN:11-1100/C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4.64444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社会学及统计学
期刊热词:
论文
孔德不仅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且认为它是(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社会学传入美国以后,引起了一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争论。争论的一方是P.A.索罗金和F.W.兹纳尼茨基等人。他们主张,社会学属于文
社会学传入美国以后,引起了一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争论。争论的一方是P.A.索罗金和F.W.兹纳尼茨基等人。他们主张,社会学属于文化科学,社会现象与物理或生物学现象具有根本的区别;由于生活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人们是靠文化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社会文化科学需要有别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方法论,即关于逻辑–意义的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或整体方法。此外,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社会学研究的计量化只能验证一些简单而又重复的假设,无法研究和提出一些从社会学理论上看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争论的另一方是G.A.伦德伯格和S.C.多德等人。他们坚持社会学研究的计量化方向,关注社会学的科学地位,主张作为科学的社会学应排除价值判断,反对传统社会研究中大多依赖理论思辨和历史比较的定性描述方法,并以其量化研究和发现新的调查技术方面屡有建树来维护自己的观点。
尽管这次争论双方的意见是互相反对的,但从整个学科的发展来看,双方的意见实际上是互相补充的。这次争论,使许多社会学家既从客观经验方面,也从主观意义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在社会研究中,既重视统计描述,也重视理论分析。在这场争论后期产生的T.帕森斯的现代结构功能理论,试图综合欧洲古典社会学思想,使之适合20世纪社会发展状况,对后来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社会学以鲜明的实用性和以应用研究为主要方向将社会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发展中形成的研究中心代表了实证主义社会学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以P.F.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为代表的哥伦比亚大学在方法论和统计技术上的探讨为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提供了标准;以R.E.帕克为首的芝加哥大学在社会问题研究上的成就成为应用社会学的典范;而以帕森斯为核心的哈佛大学在理论上的建树,则把结构功能主义推上了战后西方社会学方法论的主导地位。
英、法社会人类学的兴起 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以后,社会学在它的发源地并没有停止发展。在英国,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一直有着重要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学家L.T.霍布豪斯继承并发展了斯宾塞的思想,把社会变迁视为不断分化和适应的过程。另一位社会学家E.A.韦斯特马克,对道德和精神伦理价值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婚姻进行了研究,他的《人类婚姻史》、《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发展》与霍布豪斯的《道德进化》都沿袭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统,并试图为促进社会进步将自由主义与整体主义结合起来。
从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到19世纪末以布思为代表的社会统计研究,形成了英国的定量研究传统,至今仍然延续不衰。研究殖民地土著人种、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在英国也得到很快发?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利诺夫斯基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太平洋岛屿一些少数部族的社会、宗教、禁忌的研究,开创了社会学史上功能学派的先河。
法国社会学与英国一样,其发展与人类学密切联系在一起。涂尔干倡导的社会学年鉴派推动了20世纪初法国人类学的发展。他的学生M.莫斯对人类学材料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赠礼”的研究,建立了赠礼和回赠的交换仪式理论。人类学的发展促进了法国地理学、人口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的发展。
德国的文化社会学 社会学在德国从一开始就与以实证主义为理论根基的英法社会学不同,具有注重历史过程的理论分析和人文科学的特点。20世纪初,A.菲尔坎特继承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倡导文化社会学,主张对民族学、人类学和其他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各门科学的经验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目的在于把社会学建设成为一门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维泽则强调对德国的历史社会学、社会地理学和民族社会学等进行“系统归纳”,以便把社会学建设成有别于历史哲学和人类学的独立学科。K.曼海姆主张知识社会学观点,他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试图从社会结构发展的规律和规范上,研究人的思想、精神价值体系、政治观点和群体组织的特点。
当代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迄今是社会学研究日益深入和不断完善、社会学知识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日趋严密的时期,也是社会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传播和发展的时期。
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衰
在20世纪40~6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和方法论是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倡导的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的理论虽然表现出对欧洲各派社会思想家观点的概括综合,但从整体特征上看,明显具有抬高文化系统以及重视主观意志作用的倾向,用这种结构功能分析的观点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局限性。为此,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在重新评价帕森斯理论的基础上,西方社会学出现多种理论并存的多元局面,结束了理论上独尊一派的一统状态。
文章来源:《社会学研究》 网址: http://www.shxyjzz.cn/zonghexinwen/2022/0108/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