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ISSN:1002-5936
CN:11-1100/C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4.64444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社会学及统计学
期刊热词:
论文
张祖道:有社会学自觉的摄影家(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再后来的1994年10月,张祖道第三次随老师访问江村时,开弦弓的缫丝厂已经扩建为现代化的企业。再再后来的1996年9月和1999年10月,他又随老师第四、五次
再后来的1994年10月,张祖道第三次随老师访问江村时,开弦弓的缫丝厂已经扩建为现代化的企业。再再后来的1996年9月和1999年10月,他又随老师第四、五次访问江村。那时,费孝通已经20余次访问江村,他当年口袋里的“10块钱”早已花光。但正是在这种无私的“透支”中间,费孝通完成了“乡村调查、小城镇研究、贫困地区踏访、社会学重建”等等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人类社会学工程,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张祖道拍摄的纪实照片。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这一人类“反贫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实践中,谁能说没有费孝通和张祖道进行“江村调查”作出的贡献?毫无疑问,江村是让张祖道在视觉人类学领域扬名立万的“福地”,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要说:江村幸有张祖道!
叁 《刹那》摄下百余位“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剪影”
在新中国第一代摄影家中,拥有清华社会学专业背景的,张祖道是唯一者。俗话说:“文如其人。”在张祖道用镜头书写的每篇精彩文章后面,似乎都隐藏着一双睿智的眼睛,连接这双慧眼的是朴实的心灵和深邃的头脑。
在纪实类摄影作品中,表现宏大历史叙事的题材最能震撼人心。张祖道在1949年2月3日拍摄的“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的队伍通过东交民巷”无疑是一幅上乘之作:东交民巷红旗招展,解放军的坦克迎面隆隆驶来、两旁市民敲锣打鼓,让人由衷地感受到站起来的中国人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在定格这一历史时刻的同时,张祖道也许想到了抗战中经历过的民族苦难,也许想到在“西南联大”学生运动中担任“纠察队长”所经历的民主抗争,也许更坚定了投身革命洪流的决心……因为在此一个月后,他就参军成为了一名军事摄影记者。

1949年1月,北京市民在东交民巷迎接解放军
在张祖道的摄影生涯中,他的社会接触面非常广阔,镜头中出现最多的还是充满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百态人生。1984年11月2日拍摄的一幅照片,画家叶浅予事出有因的怒气极具个性;1979年10月12日,镜头中的叶圣陶、夏衍、周扬一起出席追悼会,对故人逝去的哀伤之情令人同情;1955年在北京北海东门拍摄的《儿童乐园》,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欢乐使人感同身受。

叶浅予(1984年)

追悼会上(1979年)

北海东门儿童乐园(1955年)
张祖道一生中拍摄了数不清的人物,其中著名的文化名人影像构成了一个独特系列。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剪影”珍藏集《刹那》,囊括了张祖道从1947年到2003年的半个多世纪里,为250余位文化艺术界名人留下的特写影像。其中包括:教育家胡适、梅贻琦;文学家田汉、巴金、曹禺、老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张仃、黄永玉;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常香玉;还有雕塑家刘开渠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家群体,以及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等。
按照浅显的理解,好像纪实摄影就是“看见什么拍什么”。但在张祖道这里,我们却同样可以看到艺术性极强的纪实性作品。在一幅拍摄于1958年的《背铁矿石的农民》里,他镜头中那位农民除了任劳任怨的神情外,不但没有任何卑微的感觉,相反更有顶天立地的架势。以摄影常识想象,那是只有蹲下来才能拍到的画面。而正是这种“放低身段”的与人为善,让他拍出了许多充满艺术“人情味”的纪实作品。

背铁矿石的河北农民(1958年)
在很长的时间里,张祖道的作品一直并不起眼,好像也没有什么大名气。其实这恰恰反映出他“谦和低调”的性格特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拍照”正是他一贯秉承的人生态度。他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摄影家”的桂冠,只是老老实实,数十年如一日地在拍摄之路上“蹚道”,再加上追随社会学硕儒所得与自我精进提升的能力,这才是他留下如此之多经典之作的原因。他也从来没有摆出一副“艺术家”的姿态对待自己的作品,而是将它们视作应该被共享的资料,无私地提供给他的同事们和所有需要的人。在青年同事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校对、翻拍、暗房、管理资料”样样活儿都积极去干的“老劳模”,是一位被大家亲切地直呼为“老道”的朋友与长者。
文章来源:《社会学研究》 网址: http://www.shxyjzz.cn/zonghexinwen/2022/0108/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