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ISSN:1002-5936
CN:11-1100/C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4.64444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社会学及统计学
期刊热词:
论文
长治观音堂金石碑记的宗教社会学考察(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述常见观音堂宝殿创建记:开篇以神、天、人的交感呼应为中心,交待了神天虽然遥远,人若能虔诚崇奉,感格黍米珠化衾,通灵观音大士救苦救难,以
上述常见观音堂宝殿创建记:开篇以神、天、人的交感呼应为中心,交待了神天虽然遥远,人若能虔诚崇奉,感格黍米珠化衾,通灵观音大士救苦救难,以慈悲愿力救助普渡而善广四海的殊胜因缘,经过私人募捐资金兴造,落款题为大明万历十年岁在壬午,即公元1582年,具体立碑时间为夏天农历的六月初一。
观音堂建筑群整体,除了正殿观音殿具有儒佛道三教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菩萨、罗汉、天王、天尊、仙真、玉女等神祇与梁、柱、枋、斗、栱、脊角、楼阁、山洞、岩穴、门窗、祥云等悬塑布局错参镂空,构筑出一幅繁和的景象外,通过碑记中紧接着提到的“打斋施主花名”,侧面说明,观音堂附属建筑山门戏台等还承担着日常民俗打斋、唱戏酬神等多种文化表演形式的功能。
另一块碑涉及观音堂寺观用地买卖文契之由来,是从侧面了解当时观音堂创建的一手资料。
今據/大明國山西潞安府長治縣太平鄉衡漳都二里梁家庄/村東創建/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寶殿並兩廊置買地基田畆文典歷書產后計開/治縣衡漳都二里住今梁永保今立賣池典書文字自/爲缺少使用今將自己原曾置到本村東納糧民平池壹/段係南北田爾計地一畆伍分其他今開四至東南北三至/道西至永年三府四至迤重立契盡數賣與本里民人常/朝潤修蓋/觀音堂使用對衆得到地價銅錢貳千五百文整其錢當日/一并交足外無欠少其他內夏秋糧草買主/照畆上納如/有家下房親人等争又違碍不于買主之事賣主一面承/的當恐後無憑故立賣地文契爲照用/萬曆九年九月初七日立賣地契書文字人梁永祿/□房□親□□人梁永福梁承賜/見中人梁志植梁承恩
外文買地壹拾貳畆與住持僧道耕種有字廟堂契于后/長治縣衡漳都二里二甲長王進恭同王子安並戶族/人等今在賣契文字自爲相告之外房地土今蒙/分巡道斷令變價入官今將梁家庄村東北迯戶白地/壹段係南北畆納糧民地壹拾貳畆整今開四至東至梁/至誠西至梁志真南北二至頂光四至迤裏盡數立契賣/與本里民今常鈅潤永遠析種爲業對衆言定得到地價/絲銀壹拾兩整共銀當日交足外無其他內夏秋糧/草買主照畆過割上納如有本族戶內人等爭議違礙不/于買主之事王進恭王子安等一而承當后無憑故立/買契文字爲照用/萬曆九年十一月十九日立賣契文字人王子安/王盤/王子玉/戶族人王銳/王宜冬/王進強/王一爵/王朝鄉/王朝美/管見人梁志植/梁志誠/李右/公差人連秉禮/書見人史仲強/萬曆十年六月初一日立儒林張長寅書
上述碑记首先交代观音堂两块地基拟为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两部分:一部分治县衡漳都二里住今梁永保卖给本里民常朝润修盖观音堂,该地为一段平池南北田,面积一亩五分;另一部分梁家庄村東北迯户白地一段十二亩,标明方位区间四至,以地折价铜钱2500文买给住持僧道耕种,再卖与本里民常钥润,永远析种为业,对众言定,得到地价丝银10两,当天交清等事宜。两块碑文皆对土地的区间四至范围、立契所涉及的当事人、见中人、管见人尽数标明,并请儒林“张长寅”代书,这些对于了解当时明代寺庙经济往来、捐资土地折价、租赁等买卖契约格式条款、违约争讼处理办法等皆有资鉴意义。
观音堂的正殿,现存泥制彩悬塑约500尊,大的约2米,小的仅2厘米,其中佛教三大士,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为殿内主供塑像,寺院常塑的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十二圆觉菩萨分塑南北两侧一、二、三层,塑像第四层南侧塑道教人物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庆寿、道家仙乐等,北侧塑孔子的七十二贤人。在殿的正面(东壁)中部顶层,端坐的则是儒、释、道三教祖师,中为释迦牟尼,右侧为孔子,左侧为老子,被视为“明代悬塑珍品、上党文化瑰宝”,是中古社会儒佛道三教合一在宗教艺术塑像图景上的生动体现。
从社会生活与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看,长治宗教塑像与寺观慈善何以如此兴盛?分析其成因,与其植根于民间,无论在材质、装饰的天然优势,还是官方、民间文化的社会功能注重入乡随俗、随机摄化的传播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总体而言:
其一、寺观山门、戏台、舞楼等附属建筑景观空间,历来是农业祈雨、行业塑像等季节性、节日性社火、酬神、赛神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正统春秋祭祀、地方民间信仰习俗之间的重要契合点。
除观音堂山门戏楼碑记有所记载外,类似寺观舞台用于表演的空间建筑记载甚多,如九天圣母庙中大宋建中靖国元年(1100)碑记载:“命良工再修北殿创记舞楼,向无何乡赴会,长新于桑田园,佳名永乐物华,冠韩甸之雄藩,人义控漳川之瑞景,时逢盛德,运偶清平,修神宫周备,乃庆赞具圆。人间之千载,灵府之半春,……寰翠烟山,中兴祠岛,丝竹无穷,香云佳妙”。有时借助舞台空间的艺术感染力,以新的彩塑与佛教节日期间的各种“行像”活动,而获得宗教神圣与世俗性传播的双重影响。
文章来源:《社会学研究》 网址: http://www.shxyjzz.cn/zonghexinwen/2022/0219/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