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ISSN:1002-5936
CN:11-1100/C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4.64444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社会学及统计学
期刊热词:
论文
容貌焦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监管缺位下的虚假宣传。据《法制日报》报道,韩国保健福祉部通过调查美容专业网站发现,在2400多件美容广告中,有1058件违反了医疗法,违法比例达
监管缺位下的虚假宣传。据《法制日报》报道,韩国保健福祉部通过调查美容专业网站发现,在2400多件美容广告中,有1058件违反了医疗法,违法比例达44%。虚假信息、夸大效果是这些违法广告普遍存在的问题⑦。国内有关美容的虚假宣传同样非常严重。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的一则电梯广告“新氧医美,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引发众怒,另一则广告“丑都扛过来了,流言蜚语算什么,当你好看的时候,发现身边好人都多了”也遭到网友唾骂,这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的广告,引发专家呼吁要成立广告道德委员会。由于医美、化妆品等行业的广告投入巨大,广告在运营成本中占比很高,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新媒体,均把这些广告主奉为金主,对其呵护有加。再加上行政监管部门立法相对滞后、执法标准尺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监管不到位,这也使该行业一度是广告乱象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财富初具后的浮躁心态。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消费方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人们生活的富足,对美及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会急剧上升,这既是一种消费升级,是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科学有序的引导和规范。1990年后出生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其父母从贫穷走向富足以后,普遍希望子女们能幸福快乐,“穷家富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利,父母一定支持,许多父母甚至把为孩子的医美投入作为送给孩子成人的一份礼物。据韩国媒体调查,56%的人认为,外貌影响就业的说法正确,75%的人承认,评价对方时会以貌取人,85%的人认为外貌影响人际关系⑧。这种认知既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观点,又成为推动容貌焦虑的社会力量。这种认知被共识化以后,成为了巨大的社会认知压力。某超市一家门店将S、M、L、XL、XXL分别比喻为“瘦”“美”“烂”“稀烂”和“稀巴烂”。只卖小码衣服的BM(Brandy Melville)宣扬“纸片人”的审美等等。凡此种种,个体认知被互联网整合成群体共识,又有消费力作为支撑,辅佐以浮躁心态,于是,容貌焦虑便横空出世,大行其道,成为巨大的社会力量,同时也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广泛的关注。
培养风清气正的审美价值取向势在必行
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容貌焦虑是“社会体格焦虑”在社交媒体中的升级,学界将容貌焦虑定义为个体因为担心他人对自我体型或体格负面评价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美的标准是什么?一段时间内,网络产生了许多有关女性美的词汇:“A4腰”“精灵耳”“芭比眼”“巴掌脸”“高颅顶”“筷子腿”“直角肩”,甚至“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丰唇挑战”“小腿肌肉阻断术”不一而足,这种审美观念是存在问题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势在必行。首先,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美,正如——莱布尼茨说的,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指望用一种固定模式来定义人的美是荒唐的,也是绝对不可行的。人类审美多样性是人类魅力的来源,是社会审美体系丰富多元的保障,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既是审美的病态,也是把人类审美引向单调的误导。其次,人的美有内在外在,由心灵、品行、外表等多种元素构成,过于关注颜值,是对外貌的商品化,是低俗而肤浅的认知。最后,倡导容貌焦虑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在作祟,在庞大的商业利益诱导之下,商家积极引导,媒体推波助澜,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价值观偏差由此而生。
建立完善的行业监管体系。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了行业监管整治工作,于2021年6—12月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2021年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意见稿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以及使用患者名义或形象进行诊断前后效果对比等乱象,意见稿共10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北京朝阳区法院建议,尽快修订完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中的责罚条款。相关国家和地方立法正在紧锣密鼓的推出当中。此外,学者倡议公安机关把整容业纳入特种行业管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立法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整容手术。这些声音是行业监管中的重要参考,也反映出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实际上,美国、加拿大和欧盟都对美容医疗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有较完善的监管体系,无论是行业标准、从业资格、违规惩处,还是广告宣传、舆论引导,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执行指导,有些成熟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文章来源:《社会学研究》 网址: http://www.shxyjzz.cn/zonghexinwen/2022/0127/1120.html
上一篇:展开法律史研究的想象力
下一篇:福建耳入琴声音乐制作公司分析音乐社会学研究